2023年中医肿瘤学科中文期刊论文分析报告

数据来源

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中国引文数据库

绘图工具

VOSviewer1.6.17、Gephi 0.10.1

检索时段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一、基本情况

2023年,中医肿瘤学科领域共发表文献2381篇(含“网络首发”论文),核心期刊刊载的文献量为1226篇,占全部发文量的51.5%。研究内容涉及中医肿瘤学(n=1566)、中药药理学(n=286)、肿瘤学(n=158)等多个学科领域。其中,肺癌、胃癌、乳腺癌、肝癌和结直肠癌是中医肿瘤学科重点关注的五类癌症。

image.png

  二、期刊载文及高被引论文

2381篇论文共来自于370种期刊,发表中医肿瘤学科研究排名前10的期刊的情况如表1所示,排名前10的刊物载文量共512篇,占中医肿瘤学科全部发文量的21.5%,排名前3的刊物分别为中医肿瘤学杂志(n=65)、辽宁中医杂志(n=61)、中医临床研究(n=57)。

image.png

  报告遴选被引频次排名前1%的文献为2023年度高被引论文,共有35篇论文(被引频次≥4)为高被引论文,其中15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论文,占高被引论文总数的42.86%。

 三、作者发文情况及合作关系

学科的高影响力学者引领着学科技术创新及理论创新的前沿,对促进学科发展、扩大学科影响力有重要的作用。本报告对2023年中医肿瘤学科领域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文情况进行统计,从发文数量、总被引频次和H指数这三个方面分别揭示中医肿瘤学科高影响力学者的论文产出情况及长周期学术影响力。2023年发文量排名前10的学者中,有9名学者的H指数超过20(表1),具有较为稳定的学术影响力。排名前3的学者分别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李杰教授(n=26)、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杨宇飞教授(n=22)和南京中医药大学的程海波教授(n=21),发文量排名前10的作者中有5位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从学者发文期刊类别看(图2),10名学者的研究论文主要发表在T1和T2类期刊上,其中发表在T1类期刊的文献占比为30.7%,发表在T2类期刊的文献占比为46.4%,表明学者高水平论文产出成果丰硕。从作者合作关系看(图3)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花宝金教授和李杰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宇飞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贾英杰教授为代表的主要科研团队内部合作较为密切,但合作图谱总体呈现少量集中、整体分散的情况,说明在中医肿瘤学科领域大规模的合作模式尚未形成。

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

四、机构发文情况及合作关系

高影响力机构对提高学科的跨区域辐射能力、打造学科研究高地、提升学科国际学术地位和影响力意义重大。本报告对中医肿瘤学科第一单位或通讯单位发文情况进行统计,以展示学科领域较为活跃的研究机构。

3为2023年中医肿瘤学科发文量前10的医院详情,发文量前三的医院分别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n=129)、江苏省中医院(n=85)、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n=60)。其中,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发文数量、总被引频次及高被引论文数量均排名第一。

 image.png

报告对高等院校在2023年中医肿瘤学科的发文量进行了统计,表4显示发文量位于前3位的分别为北京中医药大学(n=262)、南京中医药大学(n=194)、上海中医药大学(n=179),北京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的论文总被引频次位居前三。

 image.png

机构合作关系图(图4)显示中医肿瘤学科在机构合作关系上形成了以北京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江苏省中医院等为中心的代表性合作群体,结合表3、表4数据,可以看出高等中医院校和大型公立中医院对学科的论文产出贡献度较高,学科研究领域的高影响力机构已经形成。其中北京中医药大学在机构合作图谱中的中心度最强,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西苑医院都有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从机构分布情况看,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与其附属医院之间的合作较为密切,承担临床带教任务的大型公立中医院与高等中医药院校之间的合作关系较强,同一地区的研究机构之间形成了较为紧密的区域合作关系。

 image.png

 

  

研究对2023年中医肿瘤学的中文发文情况进行分析统计以展示该领域的研究概况。为更科学地展示学科的高影响力机构和作者,在机构和作者分析时,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第一机构/通讯机构进行发文统计。在进行机构分析时,对各个机构名称进行了规范化处理,将同一机构的不同名称进行归一化处理,同时将研究机构的二级单位归并至一级单位,如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合并为“江苏省中医院”、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归并至“北京中医药大学”。报告中所列出的各类排名仅供研究参考之用。

 


共 1 页 1 条数据

欢迎光临本站,